WFU

網站頁籤

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物理治療師帶你看韓劇學豆知識





上週看到韓劇吸引了這麼多人,真心感受到韓流的威力,今天再藉著韓流的尾巴講一下一個出現在劇中的儀器,印象中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在義診團中,間接促成男女主角後續解心結的工具;另一次則是治療師請實習生幫忙緩解腰痛的工具,這個儀器就是:超音波。

超音波在物理治療裡面,算是一個非常強大,且功能多用的儀器治療工具。舉凡要緩解痠痛、拉扭傷組織的修復......這些肌肉骨骼的問題,超音波都能夠做得到,為什麼超音波可以做到這麼多的事情呢?


超音波是什麼?


超音波其實是高頻率的音波,多高頻率?以物理治療的的儀器,是一秒鐘震動100~300萬次的頻率。這些高頻率的音波,藉由接觸性的介質,打進身體組織後,對身體產生了2種效應:熱效應與非熱效應。

熱效應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就是有熱敷的功能。但是跟熱敷包、紅外線的淺層熱不一樣,超音波的熱效應是在較為深處一點的位置,例如肌腱、韌帶、關節,增加深層組織的血液灌流,促進局部循環。


超音波-非熱效應


非熱效應就比較抽象一點,這跟超音波的物理本質有關。國中理化學過,聲音是一種疏密波,某個時間點比較緻密,某個時間點比較疏鬆,這種時而緻密,時而疏鬆的物理特性,就會對身體產生一些作用,像是細微按摩作用以及聲波流效應。

細微按摩的原理是,超音波緻密的波型對身體組織產生相對大的壓力,而疏鬆波型則是讓身體組織比較放鬆,超音波這種對身體組織產生壓力不一樣的變化,就很像是一雙看不見的手,進去深層的軟組織給予按摩,放鬆處在緊繃、攣縮的深層組織。

聲波流則是更深入到細胞層級,不一樣的壓力變化會影響到細胞膜的離子通透性,離子通透性又跟神經傳導息息相關,透過超音波參數的設計,搭配上神經生理,可以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聲波流對細胞另一個影響就是修復能力的促進。當超音波在受傷組織上作用時,一來加速壞掉細胞的代謝,二來促進原本的細胞生長出新的,迅速把受傷的組織給修復癒合起來。


超音波的副作用


那超音波有這麼多的好處,是不是讓治療師把強度開的越強,效果越好呢?答案是不行的。前面有提到超音波這些特性,是要靠超音波許多的參數去調整,才會有這樣的效果,通常這樣的效果,人體的主觀感受通常只有:些微溫熱感。

所以一但太強調:感覺越強越好、或是把強度開越大越好,通常只會讓身體組織受到更多的超音波能量,產生的常見副作用後果不外乎是:燙傷(過頭的熱效應)、對於疼痛感覺更加敏感(破壞離子通透性)。 

雖然看起來開關打開,轉幾個按鈕,就可以操作的超音波,後面是有複雜的理論去引導治療師該怎麼使用。少部分強調自己復健做了好幾年,覺得久病成良醫,都會熱心的插手治療師要開多強的強度,但是說實話,真的這麼了解自己的病人,為什麼還會治療這麼久呢?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物理治療師年假追劇 <致忘了詩的你>





這部韓劇在2018年3月在台灣播出,播出前的預告就主打以物理治療師當主角的醫療劇。在當時的物理治療師同溫層颳起一陣旋風,不過當時有點忙,就沒有跟著看這齣劇,一直到過年才有時間一次把16集追完。

與其說他是個醫療劇,倒不如像是個議題劇,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這些情感,只是這些議題發生在醫院裡面非醫師的角色下,像是物理治療師、放射師的身上,會有什麼火花出現呢?

以劇裡設定的背景來看,醫院裡面以運動治療為大宗,儀器治療為輔,個案幾乎是住院病人,跟台灣的環境以儀器治療為主、個案大部分是門診病人有很大的不一樣。劇裡面帶到的治療鏡頭,幾乎都是運動治療為主,其中搭上男主角光環,男主角的專門技能療法,懸吊治療,也成為劇裡的特色之一。 


(紅色是儀器治療,紫色是運動治療)


劇裡面有簡單說明,用不穩定的運動(繩索),來誘發身體不容易訓練的深層肌肉。幾年前我在學校接觸到這個治療方式時,學校教的內容並不多,到實習醫院去,常常看到懸吊系統讓病人抬腳拉筋、或是外勞被動幫病人做肢體活動的簡單器材。


 

發明懸吊系統的挪威總公司,整理了懸吊主動運動跟神經肌肉的概念與動作模式,結合核心肌群的概念,改名稱為紅繩(Redcord),並推出貴貴的認證課程,這幾年才開始在台灣風行起來,並成為醫療院所自費的運動治療項目。

理想上來說,人體做動作應該是由內而外,從軀幹到肢體,從核心穩定到肢體活動的動作模式。但是因為有地面反作用力的關係,外層大肌肉群容易出力收縮抵抗,穩定軀幹和四肢,長時間下來導致外面肌肉群緊繃僵硬,但是內部核心肌群卻相對無力。

可以做個實驗,一直覺得自己肩頸僵硬、腰酸背痛的上班族,可以讓另一個人按壓肩膀或是腰部,是不是會觸感堅實而壓不太下去。接著去按摩店給師父做一次全身按摩,結束再請同一人按壓肩膀或腰部,不管按壓力到多重,這次觸感就會軟嫩到底,很少有堅實的感覺。

這個就應證了,平時都是由外側肢體肌群在收縮出力,但核心肌群卻沒有力氣,才會外側肌群放鬆以後,怎麼用力按壓都是軟嫩的觸感。最理想的狀態是,外面肌肉群軟嫩保有收縮彈性,但用力按壓深處時,卻是堅實的觸感,表示核心肌群的用力收縮,讓肢體可以更有效率的做出動作。


那懸吊系統是怎麼做到這樣的效果呢?


懸吊系統藉由去除(或是大幅度減少)地面反作用力的干擾,利用姿勢擺位誘發出核心肌群的收縮。核心肌群收縮後,會自然地讓外面緊繃的肌肉群放鬆,這時開始加入個案主動的肢體動作,同時間維持住核心肌群的持續用力。在這練習過程中,治療師不斷調整動作難度,隨時給予個案回饋,修正動作,刺激大腦強化核心肌群搭配肢體動作的迴路,弱化以前錯誤的動作模式迴路。

除了核心肌群的訓練外,懸吊系統也常利用去除地面反作用力的特點,用個案重量當作阻力,來作近端關節附近的肌力訓練。所以在劇中,有出現男主角利用懸吊系統來治療腰痛病人外,還有選手的訓練。 








總體來說,<致忘了詩的你>適合睡前閒暇的時候慢慢的一集一集去看的輕戲劇,在夜深人靜的時光,感受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如果以醫療劇來說,懸吊系統是可以搭上主角光環,成為一項厲害的工具,但本劇的主線任務是用詩在講情感的議題,所以懸吊系統變成配角有點不意外啦。

<註>圖片是從愛奇藝播放平台所截圖

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物理治療(偽)塔羅牌 告訴你大掃除的動作秘密







挑一張牌,選出你最習慣的打掃模式


年節將至,大掃除成為許多家庭的必要事務。面對比自己身高還高的牆角;比自己手長還長的桌邊死角,跟地板一樣低的磁磚縫隙,大家是怎麼處理這樣狀況呢?

下面有四張圖,挑選一張你覺得你最常使用的策略,然後看看,用這些策略,打掃完後會有什麼成果呢? 




選好了嗎?
防雷分隔線



選圖A的狀況,看來是個手長腳長的朋友呢!






過度伸展手臂及軀幹,超過某個臨界點後,肌肉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拉斷,會突然反向強直收縮,會讓我們產生抽筋的感覺。再加上因為把手臂伸特別長,對於肩膀關節產生的力矩壓力也越大,一旦肌肉承受不住,就會造成拉傷的現象。

為了因應手腳過度的動作,軀幹的核心穩定也得具備相對應的力氣。如果軀幹力氣不足以穩定肢體的動作,為了完成動作,軀幹就會遷就肢體而歪斜過去,因此除了肢體容易受傷以外,身體脊椎也會有歪斜的情況發生。


選擇圖B的狀況,是個善用工具的朋友啊!






使用工具取代伸長的肢體,可以有效避免抽筋的狀況發生。但是力矩對軀幹關節的壓力還是沒有減少,就算是拖地、掃地,這類不用提起工具對抗重力的情境下,仍然考驗著肩胛背部和腰腹核心肌群的穩定力量。

人體的設計工學,四肢用來活動,軀幹用來穩定四肢不會被動作拉著走。如果軀幹沒有辦法做到拉住四肢,為了避免手腳因為一個動作就飛出去的慘況,這份穩定的責任就會推給肢體來負責。

換句話說,手腳的肌肉花了120的力氣在做80力氣的正職事情,多出來的40力氣在兼職穩住肢體不要飛出去。肌肉過度使用的結果,很容易產生網球肘、媽媽手的症狀。


選到圖C的,是個會犯全天下人類幾乎都會犯的錯誤的朋友嘿! 







人體的設計工學,四肢用來活動,軀幹用來穩定四肢不會被動作拉著走。但偏偏有時候為了提高動作效率,就會犯禁忌,使用擅長穩定的軀幹肌肉來做動作。

比如說要從地上搬東西上去高處,理想動作模式應該是這樣:
腳先蹲下,手去抓握物品
>>身體打直,兩腳出力,身體站起來
>>身體不動,兩手用力抬高,把物品放到位置

但是為了提高動作效率,修改後的動作變成:
彎腰,手抓握物品
>>身體後仰,頭比手低,把物品放到位置

既省下一個動作步驟,又減少了手跟腳的力氣損耗,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

不過凡事都有代價,身體脊椎的肌肉量比手腳的肌肉量少很多,但是突然要求脊椎做出跟手腳一樣的事情,就像是給25K的薪水,要做13項專業的事,脊椎肌肉一定無法承受這些重量負擔,這些重量負擔就分散給脊椎關節去承擔。

短時間內密集的讓軀幹承擔負重活動,很容易出現腰部拉傷、閃到腰、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等等狀況。


選擇圖D,看來是個勤勞的朋友呢! 






不管是大掃除還是在忙其他的事情,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專注一個姿勢動作,維持了好幾個小時沒有活動。一旦事情結束,就開始覺得肌肉緊繃、這邊酸、那裏痛,得活動一下才可以舒緩這些不舒服的症狀。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當我們習慣長時間固定某一個姿勢去做事情時,通常這種姿勢的特徵是,肌肉不需要出太多力氣,只需要把關節卡在一個位置上,就可以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而不會覺得疲勞。

用關節卡住的方式,勢必會對關節產生額外的壓力,而為了平衡這額外的壓力,就會有一邊的肌肉是縮短,另一邊肌肉是拉長。時間一久,局部的肌肉力氣不平衡就會產生緊繃感,關節也開始疼痛。


四張牌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


有沒有發現,這四張牌都一直在強調一件事情: 四肢用來活動,軀幹用來穩定四肢不會被動作拉著走。

如果長時間功能用錯,對於肌肉關節以及動作品質來說,常常會是災難的開始。 要避免這樣的災難,有3個方法,分別是:
強化核心肌群
外在肌力訓練
善用輔助工具

利用工具作為手腳的延伸,並且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訓練手腳肌力去增加工具的駕馭能力,同時間強化軀幹的核心肌群,促進脊椎的穩定性。這樣不管要練習什麼運動或是做什麼家事,都能夠保護自己不會讓自己這麼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