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枕頭怎麼挑? 物理治療師教你4招,高枕無憂睡好覺!





最近有人對巨塔哥丟了一個枕頭廣告連結,問我對枕頭有沒有研究?這款商品值不值得花幾張小朋友入手?

巨塔哥看了一下廣告文案,眾多特殊功能讓巨塔哥心動了一下,不過巨塔哥腦波強,是不是都符合商家講的枕頭特性就要靠實證研究去證明了。

所以巨塔哥找了一些文獻,去了解一下,特殊枕頭跟一般枕頭到底有沒有差異?如果有,到底是哪些設計跟一般枕頭不一樣?


枕頭能不能讓肌肉放鬆?


首先在一篇2018年的韓國研究中,要測試躺在頸椎支撐枕頭上,對於脖子前側的肌肉收縮有沒有影響,並且同時讓受試者感受一般枕頭和支撐枕頭,是否有明顯的差別。

他們是這樣設計實驗,因為肌肉的收縮是靠神經電訊號的刺激,所以在受試者的脖子前方貼上電極片,偵測躺在支撐枕頭跟躺在普通枕頭上的電位訊號,並讓受試者評分對於不同枕頭的滿意度,把記錄到的訊號以及滿意度分數去做統計測試。

實驗結果發現,有支撐頸椎的枕頭可以降低脖子前方肌肉的活性,避免脖子前方肌肉持續收縮的情況發生。使用上的舒適度也比普通枕頭有顯著差異。

大家都知道頸椎不是平坦一直線,頸椎有一個前彎弧度,一但這個弧度被改變太多,例如太前彎或是太過一直線,都會增加頸椎不正常的壓力,導致肩頸僵硬,關節疼痛。

到這邊可以直觀的了解到,枕頭除了支撐頭部外,如果可以再對脖子增加支撐,可以有效的減緩脖子頸椎的壓力。

那問題就來了,枕頭要支撐是要撐多高呢?要用什麼材質的支撐較有效率呢?


枕頭要多高?


2015年一樣是韓國研究,實驗人員設定了幾個頸椎胸椎的角度當作參考數值,找了16位沒有頭頸痠痛的受試者,測試了平坦枕頭,10公分枕頭,20公分枕頭,去分析三種高度下,這些頸椎胸椎的角度數字會不會有所差異。

結果發現,三種高度下,10公分高的枕頭,是較為適合頸椎的彎曲角度。但研究後面也提出因為受試人數較少,比較難以對應到其他普羅大眾。

另外這篇研究只有研究頸椎角度的變化,受試者主觀感覺的舒適度、疼痛變化、滿意度並沒有被考慮進去,我們得再找其他研究來看看。


材質的選擇


在2010年澳洲研究,實驗人員就拿了一般形狀的聚酯枕頭(polyester)、一般泡棉枕頭(regular foam)、記憶泡棉枕頭(contour foam pillow)、羽絨枕頭(feather)、乳膠枕頭(latex),在側躺情況下,以受試者自己的枕頭當基準, 去看起床後,肩頸的僵硬疼痛變化。

結果發現,乳膠枕頭對於減少起床後的肩頸肩胛手臂疼痛是最好的,而羽絨枕頭則是最差,除此之外,一般泡棉枕頭和記憶泡棉枕頭,在這個實驗中,並沒有顯著的不同。

到這邊,似乎可以下個簡單結論:

1. 挑枕頭要挑高度10公分左右

2. 盡量選乳膠枕頭,不要選羽絨枕頭

3. 泡棉枕頭不用執著於是否有記憶功能


挑枕頭的最後一哩路


不過我們再往前看一點,看看瑞典人在2006年的研究。

瑞典在2006年發表了一篇研究,找52位頭痛、脖子不舒服的受試者,來躺4種不同的枕頭。分別是:
1. 有頸部支撐的纖維填充枕,簡稱支撐纖維枕;
2. 沒有頸部支撐的纖維填充枕頭,簡稱普通纖維枕;
3. 在先前測試中,對脖子痛很有效果的聚胺酯支撐枕(Polyurethane with two support cores of firm polyurethane);
4. 最後一個還在用開發設計的聚胺酯冷泡棉枕(Polyurethane cold-cured Foam)。

研究人員拆掉枕頭標籤,僅用代號來代表不同枕頭,受試者躺過每個枕頭幾天,寫下對每個枕頭的評價,包括枕頭的舒適度排名、疼痛的變化,睡眠品質是否有改變……把這些評價結果去做統計。

結果發現,躺起來的舒適度,聚胺酯冷泡棉枕分數最低,但剩下3個高分數的枕頭互相比較起來,並沒有哪一個枕頭比其他枕頭有明顯差異。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要受試者寫下各自對於每個枕頭喜歡與不喜歡的理由。結果同一個枕頭,有人說太軟,有人說很有彈性;有人說支撐力很好,有人說太硬;有人說高度剛好,有人挑剔枕頭太高……各種矛盾打臉的主觀感受XDD


結論:枕頭要怎麼挑?


每個人的身體構造或是生活習慣上都有些許的差異性,要百分百找到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其實不可能。別人的評價或是踩雷固然可以當作一種篩選,但真的適不適合,只有親自躺過才知道。

所以,當挑選枕頭時,除了剛剛提到的3個要點:

1. 挑枕頭要挑高度10公分左右

2. 盡量選乳膠枕頭,不要選羽絨枕頭

3. 泡棉枕頭不用執著於是否有記憶功能

靠上面3點篩選出幾款枕頭後,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管別人評價是好是壞,











才能真正挑到適合自己的枕頭!

祝大家都能挑到適合自己的枕頭,一覺好眠!


2019年4月8日 星期一

兩頭班波浪班!? 物理治療師的班表解密







連假時,治療師朋友會說......


「巨塔哥,你這次連假都不能出來,下次連假是上什麼班?」

「不知道,班表還沒出來,不過可能跟這次一樣,4天分別是AB,B,BC,AC」

「…….看不懂,你在寫密碼逆…….」

如果你有治療師的朋友,當你想要揪他出來,事先問他班表的時候,通常會不加思索地唸出一串英文字母,等看到你迷茫的眼神,治療師才會回過神來,告訴你他的確切上班時間。

今天我們來解密,究竟治療師的班表字母密碼到底是什麼意思?


班表解密


治療師沒有大夜班(凌晨2點是誰要來做復健!?),所以上班時間是從早上、下午、晚上,總共3個時段。一般來說,每個時段會是4小時,大部份的營業時間都是,早上8點到12點,下午1點半到5點半,晚上5點半到9點半,這些時間點,不同院所會有些許的不一樣,例如早上變成8點半才開始,一直到12點半,不過都是在半小時或一小時的範圍內。 

在安排班表的時候,好幾位治療師,每天要寫早午晚時段,是一件筆劃多,非常麻煩且容易看走眼的寫法,於是以A代表早班,B代表午班,C代表晚班,而AC班就是所謂的兩頭班,上早、晚班,午班是治療師的自由時間。

所以一開始的星期三到六,分別是AB,B,BC,AC,表示說,星期三上早午班,星期四上午班,星期五上午晚班,星期六上早晚班。

換句話說,巨塔哥這4天自由空閒時段是,星期三晚上,星期四早上跟晚上,星期五早上,星期六下午。


波浪班表


有些醫療院所,從早上8點開門,一直到晚上9點半關門,中間都沒有休息時間,這樣治療師要怎麼解決吃飯以及中場休息呢?

一種解法是,當班每個治療師輪流空半個小時出來,在這半小時內買飯、吃飯或是休息,再出來上工,換另外一位治療師去買飯、吃飯、休息。不過這種解法有Bug,就是當電療區在兵荒馬亂時,抽掉一個人力,會讓現場變得像是民國初年軍閥割據一樣混亂,而休息的治療師,通常也背著壓力直接吞餐點就出來支援。

正所謂,懂健康的人通常最不能照健康守則過生活。

所以衍生出另一種解法,波浪班表。剛剛講到一般院所都是用ABC代表時段,波浪班表就是從原本4小時的時段,增加或減少0.5小時到1小時,讓治療師當日的上班時數長長短短,但不平均。

例如一間從早上8點一直營業到晚上21點半的院所,A班是8點到12點,B班是13點到17點,C班是17點半到21點半,因為院所沒有休息時間,會怎麼變形呢?

A班就有8點到11點半(A1),8點到12點半(A2),8點到13點(A3)的變形。
B班同樣有1點半到17點(B1),12點半到17點半(B2),13點到18點(B3)。
同理,C班也會有17點到21點半(C1),18點半到21點半(C2)。

所以說,符合治療現場狀況以及排班需求,治療師的班表可能是AB、BC、AC (4+4小時),或是AB1、A1C(4+3.5小時)、或是A1B1、A1C1 (3.5+4.5小時),或是A3C2、B2C2(3+5小時)……等長短不一的波浪班表。


班表,是對現實的妥協



理想上,大家都想正常上下班,誰都不要自己的時間被分割成碎塊,只是現實上,班表例如符不符合法規?老闆對於營業時間的堅持?治療師對自己自由時間的安排?有沒有額外的津貼?治療現場病人情況?......這些因素考量下,大家覺得這樣的班表能不能產生,能不能被接受,這就有非常大的討論空間。

對治療師而言,有人喜歡穩定的早午班,但有些人喜歡每天都不一樣的隨機班,所以班表安排是對現實的一種妥協。其實跟動作學習很像,不可能要求穩定性跟活動性都同時存在,治療師能做的只能考慮依個案狀況,從穩定性跟活動性去做取捨,盡可能平衡兩者以符合生活功能的需求。

所以下次有要找治療師朋友揪團出去,能盡早問就盡早揪,治療師可以預先排假。當無法排假時,他給你看他的班表是AC,你就可以立刻知道他的自由時間只有下午,他會對你了解他的班表密碼感到欣慰,你就是自己人的好感度+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