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霍夫曼反射(Hoffmann reflex)
這反射沒有特殊劇情,不過在劇中出現幾次醫師用來測試病人的神經狀況。會看到醫師摳弄病人中指指甲,並且觀察病人大拇指的反應是什麼。正常人來說不會有反應,但是像劇裡面脊髓損傷的廚師男,就會發現他的大拇指會跟著跳動,代表上運動神經元出現問題。
神經系統包括上運動神經元跟下運動神經元,這邊的上下不是講位置的上下關係,而是看是屬於中樞的大腦皮質、脊髓就是上運動神經元,周圍神經(例如:正中神經、坐骨神經) 就是下運動神經元。
之前有說到大腦就像電腦的主機,負責接收訊息、處理訊息與輸出指令;脊髓則是周邊用品連接到主機的線路;而週邊神經,則像是滑鼠喇叭內部的線路連結。
如果上運動神經元受到損傷,使得原本該被控制好好的張力、姿勢、動作發生異常,就很容易誘發出應該被抑制掉的病理反射,霍夫曼反射就是其中一種。至於下運動神經元受傷,則該條神經支配的肌肉會無法接收大腦下達的動作指令,會有動作無力或是做不出來、肌肉萎縮的現象產生。
4.
心臟移植
長官醫師男的兒子因為心臟病,只能依靠心臟移植來解決。除了心臟器捐可遇不可求以外,心臟移植成功後,往後的免疫系統跟功能性訓練對於患者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
心臟因為病變而失去循環功能,且使用藥物沒有顯著效果時,心臟移植成為活命的唯一辦法。但是因為符合器官捐贈標準的器官太少,不可能今天確定要心臟移植,隔天或隔週就能進行手術,通常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期。因此移植手術前的心臟功能維持就變得十分重要,此時就會使用機械性循環輔助裝置來替代原來的心臟功能。
一般來說,機械性循環輔助裝置有分為短期跟長期。短期通常用在急性心臟衰竭,並且預期可以在短期內恢復心臟功能的病人上,像是大名鼎鼎的葉克膜(體外膜性加氧機,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ECMO)就是其中一種短期性的循環輔助。而長期性的循環輔助,就常用於等待心臟移植的病人作為過渡期使用。第一集劇中有拍到長官男兒子身上一個紅色圓頭,圓頭旁邊還有接2根白色管子,就屬於長期性的循環輔助器。
不論短期還是長期的循環輔助裝置,因為都會經過許多通道體外的管路,把血液帶進機器裡,所以感染的風險會增加;再來,因為要避免血液凝固產生血栓或栓塞,所以服用抗凝血劑成為必要條件,但相對的,一但有出血狀況發生,也容易造成止血不容易而死亡的狀況。因此在等待心臟移植的漫長時間,有一丁點疏失就有可能導致死亡的危險,可以看到劇中長官男的兒子活動範圍只限病房,或是坐輪椅到病房附近看煙火、看其他小朋友玩水,在生活活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這也容易導致病人的情緒壓力爆表。
但是成功等到移植心臟,做完移植手術後就沒事了嗎?
當然沒有!!!
移植就是拿別人的器官取代自己的器官,就還是個外來物。但是偏偏自己的免疫系統特別仇外,只要是外來物進入身體,就算他是來延續生命,仍然會想要消滅掉對方,所以器官排斥反應往往成為移植後的第一個大問題。為了評估排斥反應的狀況,患者術後得密集接受切片檢查,如果情況良好,檢查頻率才會從每週一次檢查慢慢降到每2~3個月檢查一次。
除了檢查之外,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降低自身免疫力,成為降低排斥反應無可避免的辦法,這也就意味著病人發生感染的風險提高,所以健康、正常免疫功能普通人沒在當一回事的肺部感染、皮膚感染、血液感染往往成為奪走移植病人生命的兇手。
如果病人術後狀況穩定,可以開始訓練心肺功能並嘗試生活上必須的活動,活動中的生理變化也跟一般人不太一樣。首先,
移植的心臟沒有神經支配!
移植的心臟沒有神經支配!
移植的心臟沒有神經支配!
這表示原本由神經主要調控的心跳速率、心搏量的變化調節只能依靠電解質的改變、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代謝循環做控制;若是運動量過度,也不會有心絞痛作為警示的生理現象,所以心臟移植後病人的運動處方所訂定的強度不會以心跳作為基準,而是以自覺用力係數當作參考指標(可以參考:新招---學會設定運動強度,從耍廢系肥宅升級陽光系男孩)。
以上是我在看「空中急救英雄3」當中出現的醫療劇情,也跟物理治療相關的簡單知識。從追劇的過程中,看到課本有教,平常臨床案例難以遇到的情境,透過編劇跟演員的詮釋,重溫以前在教室學習過的知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最後觀後心得:這一季中,新垣結衣短髮馬尾很正,山下智久很帥。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