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鬧的全台沸沸揚揚的事情,莫過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與作家葛特曼對於在中國傳遞葉克膜(ECMO)技術,和中國活摘器官去做移植的道德爭議,兩者之間的關聯。今天由曾經在加護病房看過葉克膜和器官移植的物理治療師聊聊這件議題。
物理治療有一項心肺物理治療次專科,專門處理手術前後,跟肺臟呼吸、心臟循環相關的復健治療,在臨床上(尤其是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很常在加護病房碰到使用葉克膜的病人。
葉克膜的全名是:體外膜性加氧機(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取其英文字首ECMO,音譯成為葉克膜。葉克膜是機械式體循環輔助,原理是用一條管子接在病人的靜脈,把缺氧血導入機器中,經由機器的加溫、加氧,再透過另一條管子,把充氧血回送到病人另一條靜脈中,代替肺臟的氣體交換。
還有另外一種接法是,從病人的靜脈把缺氧血接出來,一樣經過機器的加溫、加氧後,再把加工過的充氧血接入病人的「動脈」中,同時直接減少心臟與肺臟的負擔。
以前國中有學過,心臟左心室負責全身的血液循環,右心室負責心臟與肺臟的充氧血與缺氧血的交換。因此假如在心臟手術過程中要讓心臟停止跳動,或是心臟虛弱到無法完成身體血液循環的任務,為了維持腦部與全身的血氧供應,不讓病人腦部缺氧或是器官壞死,醫師就會考慮使用葉克膜,來當作病人血液循環的輔助,但無法取代病人的心臟功能。
為什麼葉克膜不能取代心肺功能?
第一個是感染問題。雖然整個手術以及術後照護都會強調無菌器械以及感染控制,但是管線畢竟是從身體內連結到機器上,隨著時間越拖越久,感染的機會也跟著變大。
第二個是抗凝血產生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血液中有血小板會幫助凝血,但是使用葉克膜要維持血流的暢通,勢必要使用大量的抗凝血劑。抗凝血劑一多,只要身體任何組織有小傷口發生出血,如何止血就成為嚴重的問題。
第三個是肢體末梢循環不良。雖然葉克膜可以加壓讓血流流通到全身,但是主要目的是要維持腦部、體內各個臟器的血氧供應,對於手指頭、腳趾頭這些肢體末梢就無法顧及。肢體末梢組織缺少血流供應,就會逐漸組織壞死、潰爛,到最後只能截肢來保住生命。
所以使用葉克膜,有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可預期在短期內」恢復心臟功能,一旦無法確認病人何時能脫離循環支持,或是病人就是需要長期的循環支持,那麼葉克膜就不是一個妥當的選項。
葉克膜跟器官捐贈與移植有關係嗎?
開這個議題,主要是讓大家了解,葉克膜只是暫時用來吊住一口氣的一項醫學技術,跟器官捐贈、器官移植並沒有相關聯,更遑論是不人道的活摘器官。
讓原本有意願器官捐贈的捐贈者,被這些錯誤言論而有所一絲遲疑和猶豫,使得有機會獲得生命延續的受贈者失去了如此渺茫的生機,究竟誰才是道德淪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