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舉凡路跑、三鐵這些戶外運動風氣開始盛行,近日台北世大運選手優異的表現,更是將這股運動風潮帶到前所未有的高點。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知道要如何從運動專櫃中,在五花八門、色彩絢麗的三千鞋子裡,挑選出”對你”實用的運動鞋嗎?今天將以慢跑鞋為例子,一窺從物理治療師角度,如何才能挑出最適合自己的跑鞋!
首先要先知道自己的腳型,還有鞋底的磨損情況。要知道自己的腳型可以把腳踩在白紙上,接著拿筆垂直白紙,沿著腳丫的輪廓畫一圈。畫完之後就可以拿尺測量腳丫的最長長度以及最寬寬度。腳長可以知道要選幾號大的鞋子,腳寬在待會的楦頭測試會用到。
除了腳丫大小外也可以測試自己的足弓。腳底踩水之後,走在白紙上,拓印上去的水痕就是足弓的狀況。一般來說有正常足(圖1)、扁平足(圖2)、高弓足的分類。足弓形狀會影響走路的型態,反映在鞋子上就是鞋底磨損狀況。
圖1-正常足 |
圖2-扁平足 |
來看看鞋子磨損的情況,從後面看後足,你的鞋子是內外側哪一邊磨損最嚴重?
這是左鞋,明顯內磨損側邊 |
這是左鞋,明顯外側邊磨損 |
圈起來是磨損較明顯的地方 |
圈起來是磨損較明顯的地方 |
今天講結論,理想狀況下,後足、中足應該是外側邊磨損最嚴重,前足則是內側磨損較明顯,原理就下次講走路步態一起說。
知道自己的腳型、足弓、鞋子狀況後,就要真正去挑選適合自己的鞋子了。
慢跑過程當中,足踝長時間受到體重、地面反作用力、肌肉收縮等多種力道影響,因此除了足踝本身的穩定外,還需要跑鞋給予額外的支撐。因此一拿到鞋子,第一件事就要確定鞋子是否能給腳踝穩定的支撐。在鞋子設計上,稱它為”後跟護套”,一般在鞋後跟的兩側位置上,會有三角形區域,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扣住鞋後根兩側的三角形位置捏下去,能夠抵抗指力捏下去的鞋子,可以提供給腳踝的保護強過一捏就軟的鞋子。
三角形的後跟護套 |
保護性較好 |
保護性較差 |
如果後跟護套這個足踝保護設計,你在慢跑鞋分不出差異,那麼去試試籃球鞋跟帆布鞋就會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因為籃球員在場上的腳步動作通常是激烈且快速的扭轉、衝刺、迴旋,所以籃球鞋設計大多是堅韌的高筒;而帆布鞋通常穿在休閒、美觀、慢走這些沒有劇烈動作的活動上,所以帆布鞋相對在鞋後跟部分就軟綿綿的布片而已。這兩雙鞋子在用途上不同,連帶在足踝保護設計上也就不一樣。
看完鞋後跟,再來看看鞋子的楦頭。還記的一開始量的腳寬嗎?這時候腳寬就派上用場了,握住鞋跟,把鞋子的鞋尖頂住地板,再把鞋跟往地板方向壓下去,出現的摺痕也就是這雙鞋子的楦頭。
原則上鞋子楦頭略大於腳寬,走路時才不會因為鞋子太緊繃,造成腳趾之間與鞋子的磨擦。假如楦頭與自己的腳寬不符合,容易造成走路步態的異常,間接導致錯誤的力量代償。
看完鞋後跟與楦頭,準備要買鞋子回家時,最後一個步驟把鞋子放在平整的地上,用食指放在鞋跟中央凹口,左右移動看鞋子底部是否會晃動。
會晃動的鞋子表示在底部設計上沒有平整,穿起來會讓足踝處在傾斜的位置上,在傾斜的位置運動,也會造成錯誤的力量代償,形成運動傷害。
以上,劃腳型、看磨損、捏鞋跟、壓楦頭、搖鞋子,挑鞋子5步驟,讓你可以客觀且快速篩選出最適合自己運動功能的鞋子,剩下的鞋子美觀、品牌信仰、價格預算主觀感受,就交給自己做決定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