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物理治療師缺工解法是 提高國考錄取率?





日前林靜儀立委在他的粉專發布一則貼文,大意是:

「根據考選部統計,除了醫學、牙醫以外,其他醫事專業國考率都明顯偏低。撇除各專業大老在出題時故意壓低錄取率的陰謀論以外,國家投注資源培育了那麼多醫事人員,卻無法通過國家考試,這是一種浪費!教育部應該好好檢討出了什麼問題。」

要講這個議題,要從3個面向來討論,第1個是教育的培訓,第2個是考試的認定,第3個則是執業的環境,才能清楚為什麼教育系統培養這麼多人,卻只有這麼低的國考通過率。


學系招生浮濫,沒有「總量管制」


第一個是教育的培訓,醫學系跟其他醫事人員最大的差異除了升學考試中錄取分數最高以外,在於「總量管制」。

什麼是總量管制?

醫學系計算出每一年所需要的醫師人數,把招生名額分攤到現有有醫學系的大學裡。若是有其他大學出來要新增醫學系,很抱歉,因為總量管制,要現有大學醫學系願意釋放名額出來給新醫學系;若沒有的話,新醫學系申請計畫就會被打槍。

而其他醫事專業則沒有這種限制,所以大家會發現,若是有新的大專院校要成立醫藥學門,都會開設護理系、醫檢系、醫放系、物治系、職治系......等等學系,或是針對當前火紅的醫療專業新增學系,像是聽語系。

沒有精算醫療界所需要的各專業人力多寡進行總量管制,只一味的讓大學開設醫事相關科系,這就造成一個供給與需求的不平衡。要抵銷這樣的不平衡,只能從後面的考試認定以及執業環境去改變。


國家考試是入行門檻,而不是實力測驗


第2個是考試認定,醫療在每個國家都是非常被保護的行業,因為關乎自己國民的健康以及國家的公共衛生,所以會嚴格的檢核認定合法的醫事人員,就算是同一職類,也很少國家的執照是可以互相承認,需要重新在當地取得執照才能執業。

台灣的國家考試怎麼嚴格呢?以物理治療師的考試來說,考試科目有基礎學、概論、技術學、骨科、神經、心肺小兒,這6科目,通過標準是除了6科平均分數超過60外,還要骨科、神經、心肺和小兒,這3科都60分以上才算通過。

這個標準下,你會聽到同學或是學長姊、學弟妹,可能骨科分數58.75只差一題,但其他科都70分,他還是落榜。大家可能覺得,這樣嚴格的標準,應該更能把關物理治療師的水準吧?

答案是未必!

因為考題內容慢慢從課本死背的基礎知識,慢慢朝向臨床實證轉換,但這轉換中有幾個問題存在:

1. 類似的實驗內容,可能結果完全不一樣。考題採用A作者的觀點設計答案,但可以找出B作者的文獻來打臉。

2. 臨床決策的路線太多,思考的結論不見得是實驗結果。有些題目從課本知識正面去思考根本想不出選項的答案,只能事後從標準答案的設定去回推題目想考的原理。

3. 考你課本角落補充的某作者的實驗結論,這有看過就會,沒看過就是不會。這種考題無關你所學知識的理解,而是和運氣有關。

這幾年這樣的題型比例慢慢增加,甚至執業許久的治療師,看到公布後的考題,都會開玩笑的說,要是他現在去考試,說不定也不會通過。因為冷門刁鑽沒有意義的考題越來越多,也開始有陰謀論傳言,是要減緩就業市場的飽和程度才故意刁難這些考生。 

考試的標準嚴格沒有人反對,但考試內容如何引導這些準物理治療師,應用所學知識,建立適當的臨床決策思考模式,才是國考改革的重點。


執業環境意圖使人出走


第3個是執業環境是否願意讓新血待下去?台灣因為健保的關係,醫療成為社會救助網的一部分,而不是商業活動。既然健保下的醫療無法賺錢,那麼用最低成本(低薪)、最精簡的人力(血汗)去做到最多的事情,就是台灣醫療職場的顯學。跟國外的醫療是商業活動,講究用最充沛的人力去做最安全的處置是不同的邏輯。

如果一個行業既沒有商業性,薪資沒有成長空間,又要一直維持緊繃忙碌的狀態,離開這個行業才是理性的選擇。所以台灣的醫療人員缺乏一直都是問題,而這問題的根源並不是相關科系太少,國考通過率太低,而是新血不願意進來或是一進來就想逃走。


物理治療很多學生、很低率取率、職場環境缺人的矛盾


從教育、考試、執業這3個面相來看,對物理治療師的專業養成,現階段保持在一個危險的平衡:
一開始浮濫的學系開設招生國家花了龐大教育資源來培訓
>>國考試題篩選適量的新血進來,反映極低的國考錄取率
>>低薪血汗的執業環境推走新血,造成人力短缺的現象

今天立委的提案不是要管制浮濫的招生,也不是穩定高流動率的執業環境,而是拉高國考錄取率,等於是把國家為了保護醫療產業而設下的門檻給拆掉,讓醫療成為就讀即就業的行業;而這些海嘯數量新血進入用極簡的成本人力做最多事的職場,造成薪資的崩盤,品質的降低,導致更高的圈內人出走流動率。


想進入台灣醫療產業的提醒


對一般人來說,醫療在生活中是一種剛需,所以很多家長在小孩選填志願時,會鼓勵往醫事專業選填,這樣畢業後比較不容易失業,這說法對一半。

某種層面來說,相關學歷要求以及國家考試的雙重門檻下,只要跨過去,的確不會有閒雜人等來搶飯碗。但當每一家醫療院所,不管時間過了多久都是無法向上提升的薪資待遇,而且每天都是緊繃的忙碌型態,還有多少的熱情可以燃燒?

相對的,入行的門檻高,意味著以前投資的時間金錢成本也高,離開醫療轉職所需要出走的圍牆也跟著變高,其實長遠的職涯來看,是沒有選擇性的。 


對立委提出的意見


教育招生、國考認定、執業環境的逐漸失控,沒有全面的通盤檢討往後的調整方向,只是從片段資訊就要調高國考通過率,那麼乾脆立法明定,國考錄取率通通為80%,這樣豈不是更加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