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一個遊戲概念搞懂孩童的動作發展: 積木的堆疊



這裡的孩童期是指剛出生一直到學齡時期的小孩。以前的觀點認為,孩童期的孩子除非有先天性疾病、生產過程中有不可預期突發事件、出生後不明原因的病徵發作,這些人力難以預期控制所造成生理上或是身體結構上的異常。不然這時期的小朋友,多數都會順利的發展出該有的認知、動作、語言能力。但在這十幾年下來,時代以及家庭型態的改變,學術界及臨床治療慢慢也開始把家庭功能、小孩所處環境納入可能影響小孩發展的因素。

小孩子剛出生,本身具有的動作能力是較為原始的反射動作,比如說小朋友用他的小手握住爸媽的手指頭,這是抓握反射;或是放個奶嘴在小朋友嘴邊,就開始嘟嘴吮吸,稱為吮吸吞嚥反射。這些反射動作會慢慢的在6個月內被逐漸整合成更成熟的動作反應。而這些動作反應回饋刺激小朋友發展出翻身滾動、側躺仰臥......等大肢體活動。之後把身體撐起來,準備開始坐穩、爬行然後站起來準備走路。

小孩學會兩隻腳站立後,會開始增加兩隻腳的力氣,並且嘗試利用兩隻腳做不一樣的動作型態。舉凡像是有節律的走路、速度稍快的小跑步、克服重力影響的上坡,控制動作穩定的下坡,兩隻腳爆發力的跳躍以及身體不會跌倒的上下樓梯......這些動作都是小朋友開始嘗試兩隻腳的動作,並且大概在3歲時這些動作發展成熟。

3歲之後的小朋友動作發展開始往協調的方向發展。所謂協調,就是在同時間可以做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動作,而且不會互相干擾。比如說單腳跳,結合了單腳站立平衡以及跳躍的能力所發展的新動作;又像是開合跳,同一時間要做出雙手擺動+雙腳跳躍+雙腳開合,3種不同的動作。這些協調性的動作,小朋友玩得越多,動作經驗就越多,控制以及模仿的能力也越強,這些控制與模仿的能力一方面影響到更高階的精細動作和語言發音控制,另一方面則是和小朋友跟同儕之間社會互動有所相關。

綜觀發展過程,小朋友的能力發展猶如積木堆疊一樣,底層的能力是為準備更高階段的發展,一層一層的堆疊上去,直到完整的認知、語言、動作發展成熟。小朋友自然發展的過程一直到學齡時期才算成熟完成,因此這段時間,除了小孩子的能力本身以外,家庭功能的支持,身處環境的刺激、同儕互動的過程也彼此交互影響著,或是強化或是削弱小朋友本身動作表現,而小朋友的動作表現連帶也反饋到跟其他大人和小朋友的互動相處上。

學齡期的小朋友,這些能力的具備,在經過幾年的學習和模仿之後,即將帶領他們進入青春期,為之後轉大人做準備。



下一篇就要介紹青春期的青少年,如何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