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學會設定運動強度,從耍廢系肥宅升級陽光系男孩

世大運結束快3個禮拜,周遭的朋友也因為世大運捲起的運動風潮開始準備培養運動習慣,這時候面臨到一個問題就是: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自己,究竟要運動多久才不會把自己搞得太累,可以長長久久的持續下去,又有實質的健康效果呢?

這道問題對物理治療師來說,決定運動強度的數據就是心跳數。簡單概念是,算出自己心臟1分鐘可以負擔的最大心跳數,再乘上強度百分比,就是運動的目標心跳。

這概念有一條具體的公式,(220-年齡) x a%,利用這公式,可以輕鬆地估算出自己的運動強度該設定多少。舉例我今年20歲,目標想要達到5成的最大心跳數,那我的1分鐘目標心跳數就是(220-20) x 50%=200 x 50%=100,因此1分鐘心跳數100下就是我運動目標強度。

看到這裡時,心中可能出現幾個疑問:
1.      最大心跳數的概念怎麼來的?
2.      常數a要選2050808794的數字可以嗎?設定的原則是什麼呢?
3.      照這個例子,如果我平常1分鐘心跳數就逼近100下,那目標心跳100下不就隨便動一下就達到了嗎?
4.      如果心臟的跳動不規律(例如心律不整)、太過規律(裝有心臟節律器),這個方法還能適用嗎?

一般來說,心臟的跳動速率增加到某個極限後就會對心臟細胞產生負擔,所以心跳數不會無限制的增加,而每個人在不同年紀,心臟可以承受的強度又都不一樣,所以定義了1分鐘最大心跳數,220-年齡。至於220怎麼來的,為什麼不是200250300這些數字,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解釋與說法,目前很一致大家都認同220-年齡這樣計算最大心跳數的方式。

再來是常數a%的選擇,有簡單的3分法,體能較低的族群設定40~50%,中等體能可以嘗試到60%,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體能很好的族群可以高達85~90%,從這種3分法可以概略選擇什麼樣的運動型態。

例如同樣是20歲的我,1分鐘最大心跳數是200 (220-年齡20),從整天龜在家裡當耍廢系肥宅,突然想要升級成陽光系運動男孩,那麼一開始選擇溫和的快走或是跑走,達到心跳數100左右就是我的目標。當我這樣的運動量持續一個月,開始覺得沒有挑戰性,那就可以開始3000公尺或5000公尺的跑走或慢跑,開始讓心跳數增加到130下左右,持續幾個月後身體適應這樣的運動強度,就能進行更高強度的有氧或無氧運動,例如10公里以上慢跑,健身房重訓......等訓練,讓心跳數達到170次上下,進化成運動系陽光男孩。

有人會問,如果耍廢系肥宅平常打電動看動漫1分鐘心跳都高達890下,那這樣不就站起來走到廁所就到了100下了嗎?為了因應有些人休息時心跳數很快的問題,卡佛能(Karvonen)設計一套公式,稱為心跳儲存率,或是以他的名字稱呼卡佛能公式。

卡佛能公式的設計概念是以平常休息的心跳數當作基準,最大心跳數(220-年齡)是上限,從基準到上限之間的差距,去乘上運動強度常數a%,就是你的目標心跳增加量,把這個增加量加上休息狀態的心跳數,就是運動目標心跳數。用數學公式呈現就是:
(最大心跳數-休息心跳數) x a% + 休息心跳數

一樣20歲的耍廢系肥宅平常休息心跳87下,想要完成50%的運動強度,照目標心跳公式:(220-20) x50%=100下,而卡佛能公式算出來則是:(220-20)-87x50%+87=113 x50%+87=56.5+87=143.5。

圖片表示如下。


(220-年齡) x a%算出來的目標心跳,並沒有考慮休息時心跳數
卡佛能公式計算目標心跳(1)
卡佛能計算目標心跳(2)
卡佛能公式最後算出的目標心跳

會發現比目標心跳公式還要多,這也表示卡佛能公式是在原先心跳基礎上,額外增加目標強度所需要的心跳數。



以上談的都是從1分鐘心跳數來決定運動量強度,所以若是心臟跳動次數不規則(心律不整)或是任何情況心跳都不會大幅變化,太過規則(裝置心臟節律器),那麼上面用心跳數來決定運動強度就會有問題,這時候反而要用自覺用力係數來決定運動強度。

下一次,將分享自覺用力係數的概念,並如何跟心跳數與運動強度做結合,設計並培養專屬自己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