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瞬間增加力氣!利用肌肉不同的用力方式,做出比平常更有力的事





說到肌肉用力收縮,長度反而被拉長,很多人會無法想像這件事。大部分直觀的想法是,收「縮」的肌肉,長度應該是「縮」短。但這是中文上面的理解干擾。如果我們把肌肉收縮用肌肉出力來取代,在理解上比較容易想像。

肌肉用力的結果,會有3種長度的變化,一個是縮短,稱為向心收縮;另一個是長度不變,沒有外觀的動作角度變化,稱為等長收縮;最後一個是長度變長,稱為離心收縮。3種不同的肌肉長度變化,會有力量表現上的不同。

想像手肘彎曲,肱二頭肌用力時,如果手肘彎曲的速度非常快,是不是代表沒有什麼阻力,肱二頭肌表現出來的力氣也比較小;但如果握著10公斤、20公斤的啞鈴,是不是肱二頭肌要使盡吃奶的力氣,才能讓手肘彎曲一點點的角度。

依照這樣的現象,生理學家們把肌肉在向心收縮的情況下,畫出肌肉力量-動作速度的關係圖:




那麼在離心收縮的情況下,又會是怎麼樣呢?其實跟向心收縮是相反的結果,也就是動作速度越快,肌肉力量就越強,但是不會無限制的強上去,而是停止於某個極限點。




同樣以平常姿勢下,手肘從彎曲到伸直,肱二頭肌的離心收縮來舉例,手上拿著1公斤的啞鈴,動作速度可以控制慢慢地深植;但如果換成20公斤的啞鈴,肱二頭肌產生爆發力只能短時間握住,卻無法長時間的撐著負重,手肘伸直的速度就會快速完成。

於是合併向心收縮,等長收縮、離心收縮的情況,針對肌肉力氣與動作速度的關係,就產生下面這張圖:

  


對一般人來說,這張圖的意義在於,當肌肉處在離心收縮的情況下,產生的力量比向心收縮或等長收縮的情況下還要大。因此平常因為力氣不足而做不到的動作,換個姿勢擺位,肌肉進行離心收縮,通常有機會可以完成動作。

物理治療師會利用這種方式,嘗試去誘發肌力不足的病人做出動作,增加動作的經驗;或是做阻力訓練的時候,同樣阻力的情況下,使用離心收縮的姿勢,一方面會比使用向心收縮或是等長收縮的姿勢,可以做到更多的訓練量;另一方面也促進動作控制的能力。

相對的,因為離心收縮使用的力氣最大,如果運動後經歷到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of Muscle Soreness, DOMS),痠痛程度也會比向心收縮和等長收縮來的劇烈。

所以,肌肉用力不僅僅只會縮短,也有長度不變化,也有伸長的模式,搭配不同的肌肉用力狀況,產生的動作效果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