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拉傷扭傷,下一步該怎麼辦?

青壯年的體能與身體狀態正處於巔峰時期,這時候會有復健需求的族群,通常因為外傷所造成,比如說車禍或是外力造成的骨外傷或是腦損傷,長期重複執行某動作所造成的痠痛,或是突發的運動傷害……等等。

骨外傷或腦損傷比較複雜,改天寫文章介紹,今天來聊聊大部分的人會遇到的工作傷害跟運動傷害。

傷害依照時間經過的長短,大略分為急性期跟慢性期。急性期發生在傷害後的3日內,也就是所謂的發炎,常見的狀況有皮膚紅、體表熱、區塊腫、感覺痛;而慢性期則是急性期過後的統稱,有時候會在急性期與慢性期中間加入亞急性期當作過渡階段。慢性期的狀況依照每個人的體質、活動狀況不同,會產生各種不一樣的狀況,比如說有人會產生軟組織沾黏,有人會出現錯誤的動作代償模式,有些人的患處部痠痛了,卻轉移到別的肌肉關節......這時候就需要治療師仔細評估狀況,才能針對問題做有效的治療。

在急性期,組織因為受到傷害(肌肉拉傷,韌帶扭傷),為了加速代謝掉有害物質以及組織修復,開始啟動發炎反應:受傷局部的血管擴張,血流量會增加,外觀皮膚看起來呈現紅色(皮膚紅),受傷局部溫度上升(體表熱);血流量會增加,帶來大量白血球與血小板,經過一連串生理反應後,組織液滲出,堆積在受傷區域附近,造成受傷的區域腫脹,而且觸摸的感覺是軟軟的水漾感(區塊腫);而腫脹的區域壓迫到末梢神經,產生疼痛的感覺(感覺痛)

這樣講可能還是很難想像,這樣比喻好了:假設高速公路上出了很嚴重的連環車禍(組織受傷),大量的警車、救護車、拖吊車進入車禍現場(血流量大增),警察調查事發現場,救護人員搶救受傷民眾,拖吊車把損毀車輛移走,每個人員專心負責該做的事(發炎生理反應)。搶救過程中,導致原本正常的車流量開始回堵(區塊腫),回堵的車流量造成用路人只能龜速前進,心情開始變的不舒服(感覺痛)

在急性期為了降低發炎反應造成的不舒服,出現了受傷初期的標準作業流程:PRICE

PRICE5個動作的縮寫,分別是保護(PProtect)休息 (RRest)冰敷 (IIce)壓迫 (CCompression)抬高 (EElevation)。保護跟休息很清楚明白,但是為什麼要冰敷、壓迫、抬高呢?

冰敷可以讓擴張的血管收縮,降低血流量,並且緩解疼痛的感覺。壓迫患部會讓局部壓力增加,緩解內部組織液的滲出,減少腫脹的情況。抬高患側可以促進血液回流,減少患部的血流量。

這套急性傷害後的處理很常用在運動傷害上,而除了運動傷害外,舉凡工作、家事、雜務做到一半,發覺某個關節或是部位會痠痛不舒服,而且還有紅腫發熱的現象,都可以利用上面提到的方法緩解疼痛。如果放任傷害持續下去而沒有處理,經過時間的累進,往往會造成更嚴重的慢性傷害,並且在年老力衰的中老年期開始業力引爆。


下一次聊聊,當我們邁入中老年時,我們的身體有會產生什麼變化,這些變化又會造成日常生活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