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9月23日 星期六

新招---學會設定運動強度,從耍廢系肥宅升級陽光系男孩

上禮拜講到耍廢系肥宅想要進化成陽光系男孩,可以利用自己的心跳數,藉由最大心跳公式乘上運動強度百分比,或是套用卡佛能公式,都可以規畫出適合自己的運動目標強度。在後面留了一個尾巴,如果本身心跳就不規律,或是藉由心臟節律器控制著,就無法利用這兩樣公式,那這樣要如何設定運動目標強度呢?

那就用呼吸喘氣的程度吧!

大家常常在講心肺功能、心肺耐力,表示心臟跟肺臟在生理功能上有很大的關聯性。運動過程中,鼻子呼吸連通肺臟做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血液帶著氧氣灌流回心臟,心臟收縮再把這些血液輸送到全身做能量與氣體的交換。所以依但我們開始覺得喘,表示身體的氧氣供應已經不夠,必須增加呼吸的頻率,吸納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吐出更多的二氧化碳,等到身體內的氧氣平衡後,我們的呼吸也會逐漸恢復平緩的呼吸節奏。

這時候有一位瑞典生理學家柏格(Borg),提出以他名字來命名的量表,柏格氏自覺用力指數(Borg’s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scale,簡稱Borg’s RPE scale)。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是一種非常主觀的量表,根據自己本身對於喘氣程度的"感覺"去對應到一個數值,所以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同樣一項活動,不同的人感覺的數值可能相差許多。而跟一般量表不同的是,他的起始數值不是0也不是1,而是從6開始,一直到20,代表的是從沒感覺(6)、非常非常輕鬆(7)......、有點吃力(13)......、非常非常吃力(19)、極限(20),中間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感覺如下圖所示。

(翻攝自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基礎實務,吳英黛,2010)

這樣一個主觀性的量表可以有什麼功能呢?神奇的地方就在這裡,把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乘以10,恰恰跟心跳數值差不多。比如說非常非常輕鬆的7,乘以10候變成70,表示在這種狀態下,心臟每分鐘跳動次數約略在70下左右,身體對於活動感到非常非常輕鬆,也頗符合生活中靜態活動的情境;再挑有點吃力的13,對應的心跳數是130,差不多是和緩運動的強度。

到後來為了更符合一般人對於強度與數字結合的習慣,又出現一個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修正版,從0(沒感覺)開始,一直到10(極限)。有趣的是,當要定義中等運動強度數值時,竟然不是中間數5,而是數字3!!!

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修正版定義中等運動強度數值,竟然是數字3!!!
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修正版定義中等運動強度數值,竟然是數字3!!!
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修正版定義中等運動強度數值,竟然是數字3!!!

(翻攝自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基礎實務,吳英黛,2010)

很神奇的中間值吧!修正版擴大了中等強度與極限之間的差距,比起中規中矩的中等強度對半切,這樣擴大的差距更方便使用者在描述自身狀態的選擇,也讓本來就很主觀的自覺用力指數有了更精確的感受。兩種版本的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比較如下圖。
 
(翻攝並修改自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基礎實務,吳英黛,2010)


所以對於心跳無法規律跳動的族群來說,描述對於運動強度的主觀感受,再利用伯格氏自覺用力指數來推估可能的心跳數,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讓自己的呼吸與循環系統加有效率。下一回,就要聊聊日常生活的活動,究竟會消耗掉我們多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