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想知道拖地跟打籃球的活動強度差多少嗎?一張表告訴你!

這一篇要來聊聊生活中的活動究竟會消耗掉我們那些能量,大家在國中國小的生物課都學過,人都是靠呼吸維持生命,呼吸進來的氧氣會跟身體的細胞進行呼吸作用來產生能量。所以運動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做一些家事會消耗一點能量,坐著不動還是會消耗能量,這樣生理學家是如何測量出這些被消耗掉的能量是多少呢?

生理學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定義出"攝氧量"這名詞,攝氧量從字面上看起來的意思是身體在一定時間所需要攝取的氧氣量,生理學意義就是心臟輸出的充氧血和身體器官使用氧氣能力的乘積,也就是同樣的血量中,充氧血與缺氧血之間的氧氣差距,用數學公式表示成為:心輸出量 x -靜脈血氧差距。

覺得抽象就換個角度想一下,把心臟想成老師,身體器官想成學生,老師在課堂上授課講出如同汪洋大海班的資訊內容(心臟把充氧血打出去),結果考試結果發現學生們只吸收當中的池塘水窪般大小的內容(身體細胞使用過後的缺氧血),那我們就會說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攝氧量)就是老師所有講述的內容(心臟充氧血)乘上老師汪洋大海內容跟學生理解的池塘水窪的差距(-靜脈血氧差距)

每一個人可以達到的最大攝氧量都不相同,這種差異取決於性別、年齡、體型、生活習慣......等等,因此在臨床上,最大攝氧量被視為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容量,也就是身體用氧的極限。在心肺疾病患者的運動測試上,常常利用最大攝氧量來評估心肺能力,因為任何測試都無法達到病人生理功能的極限值,但是最大攝氧量卻是症狀限制下所達成的極限,因此常用最大攝氧量來評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狀況。

看到這邊大家會覺得用攝氧量來當作能量消耗蠻簡單的,但一來我們日常生活中沒有儀器可以計算攝氧量,二來生理學家們覺得每一個人體型、活動時間都不一樣,籠統的算出某人在一段時間做一件事消耗的能量不足以推估到所有人,一定得固定時間、固定體型內算出的攝氧量當作最小單位,才能更加精準推算真實的能量消耗。

根據這些生理學家們的努力,定義出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UnitMET)這玩意兒,代謝當量(MET)表示單位時間內,每公斤體重消耗多少毫升氧氣。一般都是將攝氧量除以3.5ml/(kg*min),並且定義1代謝當量(1MET)代表一個人在安靜休息下所消耗的氧氣量。


到這邊嚴肅的學理部分已經結束了,用什麼儀器測量,該怎麼計算就交由生理學家去研究,我們可以擷取對生活有影響的部份來應用。接下來列出這些辛苦的學者們在努力的研究下,從1MET10MET究竟會對應到那些日常活動呢?請看下圖:

(翻攝自呼吸循環系統物理治療基礎實務,吳英黛,2012)
從這張表可以對照出日常生活的活動中(家事、工作、娛樂、運動)所需要的攝氧量。比如說娛樂性活動3~4METs的慢速游泳跟6~7METs自由式游泳相互比較,可以得知相同一人在同一段時間內,游1趟自由式所需要的氧氣量跟同一段時間內游2趟慢速游泳是相同的。

可以參考這張表,找出平常活動所需要的氧氣量,再設定高一點的目標,慢慢去訓練強化心肺耐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