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茫茫海中容易暈船,你可以試試這幾招!

先來一張圖,表達對雙十連假的心情吧XDD
祝大家雙十連假快樂,有空出來走走啊!
上周趁著旺季尾巴,搭船到蘭嶼放空一個禮拜。同行的夥伴預計要搭飛機到蘭嶼跟我會和,但是因為一些因素沒有搭到飛機而改搭客船。結果我到港口找他們的時候,一位夥伴躺在涼亭上,臉色發白,不想多說一句話。另外一位夥伴說他上前剛吃了暈船藥,但是在船上還是暈船狂吐,到現在還是有乘船搖晃的感覺。

暈船或是暈車常常出現在旅行途中,台灣又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再加上中央崇山峻嶺的高山,想要到外離島或是比較清幽的世外桃源環境放鬆生活,經過乘風破浪或是九彎十八拐的路途中,有些人就得先面臨暈車暈船的考驗,而且避暈藥還不一定對每種人都有效(剛剛講的我朋友就是一個例子),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輕甚至是避免暈船暈車的情況呢?

暈車暈船比較學術的說法是動作噁心(Motion Sickness),這是一種正常的感覺,但是某些人會因此衰弱。根據物理治療師歐撒畢恩(O'Sullivan)在他的著作復健醫學評量與治療(Physical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簡盟月譯者群翻譯,2008),提到動作噁心的原因來自於感覺衝突理論(Sensory conflict theory),也就是3種感覺輸入: 視覺、本體感覺、前庭感覺,所儲存的神經模式跟腦部期待的辨識不一樣,結果產生出臉色蒼白、噁心、嘔吐、出汗、動作敏感……等生理現象。

3種感覺中,視覺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本體感覺跟前庭感覺又是什麼呢?

本體感覺是內在回饋的感覺系統,用來察覺身體肌肉、骨骼、關節處在什麼樣的姿勢和位置。舉例來說,你看到有人做出這樣的姿勢
(取自google圖片搜尋)
你問說:你在做什麼?對方看著你眼睛,頭也不回地說出:我把腳往後伸直,跟我的身體平行成為一直線。像這樣明明沒看到自己的姿勢,卻能精準說出每個肢體的位置,就是本體感覺的功能。

前庭感覺也是一種內在回饋,位於頭顱兩側的耳朵內部,接受感覺的部位分別是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SCC)*1以及耳石器官(otolith organs)*2,可以感知空間資訊,穩定頭部動作,維持姿勢

原則上,前庭感覺回傳頭部的空間位置資訊到大腦後,搭配上視覺以及本體感覺的訊號,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身體現在所處的位置與環境;但要是三種訊息傳到腦中,與大腦判定是互相衝突矛盾的資訊,就會啟動生理反應,提醒我們現在處於異常狀態,常見引發的生理狀況如暈眩、嘔吐等狀況,就是所謂的感覺衝突,造成的動作噁心現象。

比如說在風浪大的船上,眼睛看的景色是正立不歪斜,身體感覺跟船上上下下搖晃,頭跟著風浪襲來左右擺動,大腦的認知判讀跟不上瞬間多變化的感覺資訊,定位開始有些混亂,有些人在這樣的生理反應中會開始暈船,覺得暈眩噁心不舒服。

解決的方法要靠認知行為療法慢慢修正感覺衝突,但要是已經處在九彎十八拐的山路巴士,或是波濤洶湧的海運客船時,有沒有應急的辦法呢?

我的假設是,如果因為3種的感覺資訊互相衝突,導致大腦產生混亂而引發噁心嘔吐,那麼降低或減少感覺的輸入,會不會就沒有衝突了呢?這項假設沒有經過實證研究,但是到目前為止我的經驗是蠻有用的。

幾年前從嘉義搭船去澎湖,第一次接觸到航向大海的客船,興奮的在甲板上,倚靠欄杆,睜開雙眼欣賞著海天一色,結果幾十分鐘後就在廁所吐得嫑嫑的。後來知道感覺衝突理論後,每次上船()開始感覺到胃部有種懸空感後,立馬
1.      閉上眼睛,減少視覺上我在搖晃的感覺;
2.      再來把頭靠在座位與窗戶(或隔壁座位)的夾角中,藉由接近90o的夾角把我的頭有穩定的支撐,讓我耳內的半官管與耳石不會船或車上下左右的搖晃產生大幅度的位移訊號。

就這樣,我靠著關閉視覺,降低前庭感覺的方法,至少現在去小琉球、馬祖離島群、蘭嶼都沒有暈船嘔吐過,對於會暈車暈船的朋友來說,除了避暈藥*3之外,也可以嘗試這樣的方法。


*附註:
*1:
半規管獨特倆倆相互垂直的前後、上下、左右,3軸立體構造,半規管內充滿了像頭髮一樣的毛細胞(hair cell)以及流水狀的內淋巴液(endolymph)。內淋巴液可以自由地在這3軸的管內流動,當頭部作不同角度與方向的旋轉活動時,內淋巴液因為重力的關係開始流動,刺激毛細胞彎曲,再把刺激訊號傳到腦中,認知到頭部在空間的位置與狀態。

*2:
耳石包含球囊(saccule)與橢圓囊(utricle),對直線加速有反應。可以隨著頭部做直線運動而產生慣性位移,刺激毛細胞彎曲,產生刺激訊號到大腦。

*3:
避暈藥原理基本上是抑制中樞神經的嘔吐反應,或是影響內耳的前庭神經。(感謝藥師朋友專業補充)。